锂电池包电动汽车为什么会发生鼓包?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2-11-21
电池级溶剂产品链丰富,生产要求极高,不同的产品纯度将显著影响其电化学窗口。

报告综述

电池级溶剂产品链丰富,生产要求极高,不同的产品纯度将显著影响其电化学窗口。

(1)电解液目前采用混合溶剂体系,在溶剂选择方面需要满足高 介电、低粘度、低熔点、高沸点、低成本等要求,通常会采用环状碳酸酯 (EC/PC)与链状碳酸酯(DMC/DEC/EMC)混配的模式;

(2)电池级溶 剂种类丰富,可延伸产品较多,而溶剂的氟化处理及含硫溶剂都是产业发展 重点方向,能分别满足锂电池不同的性能要求;

(3)电池级溶剂对纯度要 求极高,而纯度将影响其电化学窗口,因此溶剂的精馏精制在工业化生产中至关重要。

电池级溶剂行业格局优异,长期增长空间广阔。

(1)与偏大宗的工业级溶 剂不同,电池级溶剂难度极高,有能力从事的企业数量较少,主流溶剂无论 是 DMC、EC 还是 EMC,龙头企业占比都在 40%左右,CR2 都在 50%- 70%左右,因此行业格局较为优异;

(2)展望未来,跟随锂电池及电解液需求增长的步伐,到 2025 年电池级溶剂需求将达 86 万吨,约为目前需求 的三倍,长期增长空间广阔。

需求旺盛下电池级溶剂价格坚挺,产业链盈利非常可观。

目前下游电解液需 求旺盛,支撑电池级溶剂价格维持高位,无论是 PO(环氧丙烷)还是 EO (环氧乙烷)路线,产业链盈利都十分可观。从趋势来看,核心的电池级 DMC 价格差走势近期创出近四年历史新高;前端的 EC 价格差有明显抬升,PC 由于不是最主流溶剂,价格差仍处于较低水平;后端的 DEC、DMC 价格基 本与 DMC 趋同,因此两者与 DMC 价格差相对稳定,值得注意的是,EMC 综合了 DMC 和 DEC 的优势,性能优异,更适合高镍三元,目前价格更为 坚挺,未来不排除涨价可能。此外,我们也大致定量地测算了每个溶剂产品 的利润情况,具体测算可见报告第三部分图表。

一、电池级溶剂产品链丰富,要求极高

电解液采用混合溶剂体系,综合各产品不同性能

电池级溶剂要满足高介电、低粘度、低熔点、高沸点、高燃点、低成本等特征。电解液为锂电池的 核心基础材料之一,其主要由电解质(六氟磷酸锂)、溶剂和添加剂三部分组成,其中溶剂主要起 到溶解锂盐作用,理想的溶剂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1)高介电常数,以保证溶解大量锂盐,以及 保证较低的离子导电电阻;

(2)低粘度,即流动性要好;

(3)与电池所有组件兼容(电池内部某 些组件之间是不能直接接触的,只有电解液与构成电池的所有组件相互接触);

(4)低熔点、高 沸点,即液态温度范围大;

(5)无毒、低成本、高燃点。一般要溶解大量的锂盐,溶剂需含有极 性比较强的官能团,一般以“C=O”、“C=N”、“S=O”和醚类官能团“—O—”为主,此外处于溶解性的考虑还要求溶剂的极性要高,即所谓的相似相容特征。

目前锂电池电解液均采用混合溶剂体系,综合各溶剂不同的优异性能。伴随锂电池和电解液的发 展,溶剂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时代性,在 1991 年以前主要使用 PC(碳酸丙烯酯)和 DEC(碳酸二 乙酯),1992 年引入 EC(碳酸乙烯酯),1993 年出现 EMC(碳酸甲乙酯)、DMC(碳酸二甲 酯)和 MP(丙酸甲酯)等,此后溶剂体系几乎保持不变。目前来看,单一溶剂已难达到电解液的 要求,液体锂电池电解液都采用混合溶剂体系,主要是碳酸酯溶液,通常有一种碳酸酯的介电常数 高,有利于锂盐的溶解,如 EC 和 PC,另外一种或几种碳酸酯的的粘度低,如 DMC、DEC、EMC 等。因此通常一种环状碳酸酯与一种或多种直链碳酸酯的混合液可以构成良好的溶剂体系,其中 EC 由于介电常数远大于 PC,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质(促进 SEI 膜的形成),以及较优的综合性能 和较为合适的生产制造成本,成为环状碳酸酯的主选;在链状碳酸酯中,DMC 熔沸点温度范围较 窄,但介电常数和闪点较高,同时毒性小、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成为链状碳 酸酯主流,而 DEC 和 EMC 由于熔点较低,可以扩展电解液温度下限;此外其中 EMC 兼具 DMC 和 DEC 的特性,即良好的溶解性、介电常数高、低温性能好,能有效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和放电 容量,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成为链状添碳酸酯溶剂中的优良选择。

溶剂的氟化处理及含硫溶剂

溶剂的氟化处理和含硫溶剂同样成为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溶剂的氟化:氟化处理,就是用氟元素(部分)取代有机溶剂中的 H 元素,可以增强溶剂的热稳定性、提高抗燃能力、拓展电化学窗口,2000 年氟代苯类溶剂被引入电解液,2005 年 FEC(氟代 碳酸乙烯酯)也被引入,氟化处理成为提升溶剂性能以及开发添加剂的一种有效办法,但氟化处理 的工艺比较复杂,一般会引入相应杂质,对纯化要求较高。

含硫溶剂:含硫溶剂种类同样较多,根据硫化物基本特征和结构,不同类别的含硫溶剂拥有不同性 能,整体可大致分为砜类、亚砜类、亚硫酸盐类、磺酸酯类、硫酸酯类等五大类:

(1)砜类:如 TMS(环丁砜),在室温下与 EC 一样是固态,二甲基砜熔点较高,适合 150℃以 上的高温锂离子电池;

(2)亚砜类:如 DMSO,有很强的溶剂化能力、较高的介电常数、较合适的液态温度范围,此外 TMSO 性能也类似;

(3)亚硫酸盐类:与碳酸酯结构类似,如 ES、PS、DMS、DES 等,可以作为 EC 体系的添加剂 或者共溶剂来使用,其中 ES 是阳极成膜添加剂,DMS 能改进低温性能,也可以作为共溶剂使用;

(4)磺酸酯类:化学活性较高,不太适合锂离子电池体系,其中 PS 可作为阴阳极成膜添加剂, 也可作为阴极保护剂;

(5)硫酸酯类:化学活性高,一般作为添加剂使用,其中硫酸乙烯酯可作为阳极成膜添加剂。

溶剂种类丰富,可延伸产品较多 除氟化处理和含硫溶剂外,溶剂还有众多细分品种,它们各有特点,大部分可当做添加剂少量使用, 其他的一些溶剂产品及特点大致总结如下:

(1)杂环类碳酸酯:通常含有卤素,可以降低熔点,改进 SEI 成膜特性;

(2)线性酯类:低温性能更为突出,可以氟化,氟化碳酸酯类可燃性低,有助于 SEI 膜的稳定;

(3)氟化氨基甲酸酯类:会形成高阻 SEI,降低容量;

(4)氟化醚类:可提高热安全性,改进 SEI 组成;

(5)乙二醇硼酸酯类:锂离子导电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但在 Pt 上的阳极稳定性好;

(6)砜类:特点是导电性好,同时阴极材料上的阳极氧化稳定性好,烷基氟化处理可以改进其在 碳基负极上的 SEI 化学;

(7)磺酰胺类:导电性中等,Pt 上阳极氧化稳定性差。

电池级溶剂纯度要求高,纯度将影响其电化学窗口

对于电解液用溶剂而言,溶剂的纯度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微量的杂质会明显影响溶剂的 电化学窗口,进而影响电解液的性能。以氧化电位上限为例,通过提高溶剂的纯度可以有效提高溶 剂的氧化电位上限,例如对于 EC,纯度从 99.91%提高至 99.979%,氧化电位上限能从 4.87V 提高至 5.50V。而对于大部分溶剂,纯度小于 99.9%时,其分解电位为 4.6-4.9V,提高纯度就能够提 高其氧化电位窗口,一般能达到 5.2V 以上。如果纯度进一步提高,像主流的 EC、PC、DMC、EMC 和 DEC,其氧化电位上限可以分别达到 6.2V、6.6V、6.5V、6.7V 和 6.7V。

因此在电池级溶剂的生产过程中,溶剂的精制不可或缺,这也是电池级溶剂生产工艺的难点之一。 一般在环氧丙烷路线中,前端的碳酸丙烯酯(PC)粗品会进入薄膜蒸发器,在减压环境下浓缩蒸 发,得到碳酸丙烯酯精品,再往后道与甲醇反应制得碳酸二甲酯(DMC),而碳酸二甲酯粗品也要 经过常压精馏得到碳酸二甲酯精品,越往后端,带入杂质的潜在可能性越高,如在后端电池级碳酸 甲乙酯(EMC)和碳酸二乙酯(DEC)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多道精馏,每一精馏环节对温度和压力 的控制也不尽相同,最终才能获得纯度在 99.99%以上的电池级溶剂产品。

二、电池级溶剂行业格局较优,长期增长空间广阔

电池级溶剂格局优异

与偏大宗的工业级溶剂不同,电池级溶剂由于催化剂选择要求高、提纯难度大,整体国内能做的企业偏少。以 DMC 为例,国内名义产能达到 92.6 万吨,实际有效的产能也在一半以上,生产企业 数量较多,但大部分企业只能从事工业级 DMC 的生产,纯度大概在 99.9%左右,而电池级 DMC 纯度要求至少达到 99.99%,有些超纯级产品要求甚至达到 99.999%,有能力生产的企业屈指可数, 国内目前基本只有四五家,此外有少数企业尝试生产,格局更为优异,其中龙头企业石大胜华占目 前电池级 DMC 产能一半以上。此外像电池级 EC 产能也基本集中在石大胜华、东营海科、奥克化 学、辽宁港隆、营口恒洋、中科宏业等少数几家企业,技术难度更高的电池级 EMC 更是集中于石 大胜华、东营海科、辽宁港隆、辽阳百事达等少数企业,相较工业级溶剂而言格局十分优异。

电池级溶剂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电池级溶剂在电解液中的用量占比达到 80%-85%,因此电池级溶剂未来的需求也将跟随下游电解 液及终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增长,从历史来看,无论全球还是国内,电解液的产量均维持了稳步 持续增长的态势,2020 年我们预计全球电解液的产量约为 34 万吨,对电池级溶剂的需求约为 28.5 万吨,国内电解液产量接近 24 万吨,对电池级溶剂的需求约为 20 万吨,供给主要集中于上述几 家企业。

展望未来增长空间,2019 年全锂电池出货约 220Gwh,其中消费约 70Gwh、动力约 117Gwh、储 能(包括电动工具)34Gwh,根据工信部规划,到 2025 年国内新能源车占比要达到 20%,按照 2500 万辆车、单车 60 度带电量测算,2025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有望达到 300Gwh,再按照国内 40%占比测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 750Gwh,此外,随着 5G 的推广和储能的快速发展, 到 2025 年 3C 和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分别达 125Gwh 和 70Gwh,届时全球锂电装机有望达到 945Gwh,六年复合增速为达到 27.5%。而假设每 Gwh 电池需要电解液 1100 吨,溶剂添加比例 为 83%,则到 2025 年全球电解液需求将达 104 万吨,对溶剂的需求将达 86 万吨,大致是目前市 场规模的三倍。此外,我们也观察到国内电解液企业的扩产规划,到 2020 年国内主流电解液企业 产能约为 38.2 万吨,而长期这些企业在国内外的扩产计划达到 68 万吨,未来合计总产能超过 106 万吨,在叠加海外电解液企业,基本能够保证未来锂电池需求,因此未来对电池级溶剂的需求也预 将与电解液扩产规划保持一致。

三、需求旺盛支撑电池级溶剂价格坚挺,产业链盈利非常可观

电解液需求旺盛,支撑电池级溶剂价格维持高位

从 2020 年下半年以来,受益于终端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电解液排产和出货持续提升,月度产 量从 6 月份的 1.8 万吨提升至年底的接近 3 万吨,而溶剂在电解液中占比约为 80%-85%,因此整 体需求也跟随下游大幅增长,而电池级溶剂价格也得以维持高位。与工业级溶剂相比,目前电池级 溶剂可谓走出了独立行情,以 DMC 为例,其工业级产品已经从高点 1.45 万/吨跌至 7600 元/吨, 且价格还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而电池级 DMC 价格从高点的 1.7 万/吨跌至目前 1.4 万/吨,价格 已基本稳住,而两者的价差也在同一时期持续扩大,电池级 DMC 的技术溢价愈发体现。此外,其 他的几个电池级溶剂产品像 DEC、ECM、EC 和 PC,价格同样坚挺,在需求强支撑虽从高点有所 回落,但目前价格也基本稳住,尤其像 EMC 价格前期不仅没有下跌,近期甚至又出现上涨态势。

电池级溶剂产业链盈利十分可观

主流溶剂从合成工艺上来看主要有两条路线:(1)丙烯 → PO → PC → DMC → DEC/EMC; (2)乙烯 → EO → PC → DMC → DEC/EMC,关键中间产物分别为 PO 和 EO,而后端的 DEC 和 EMC 都可以由 DMC 与乙醇反应合成。从终端产品来看,DMC 是核心桥梁,能串联起另 外四个溶剂品种,因此它的价格和盈利对产业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此外,在丙烯路线中会副产丙 二醇,在乙烯路线中会副产乙二醇,两个副产品同样可以分担成本并增加利润,在考虑溶剂产业链 盈利时也必须将其纳入考虑。

从前端原料来看,目前 PC、EC 与原料的价格差从低位有所回升,其中 PC 由于不是主流溶剂, 价格偏低,因此其价格差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而 EC 属于主流溶剂,在强需求支撑下价格较好,叠 加 EO 价格相对较低,导致 EC 与 EO 的价格差近期有明显抬升。

如果从全产业链角度来看,电池级DMC 的价格差能更好地显示行业景气度,我们分别测算了电池 级 DMC 与 PO、EO 的价格差,并且将副产物的降本增效纳入考虑,其价格差走势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以观察到近期无论是 PO 路线还是 EO 路线,整体价格差水平都处于近四年的历史新高,足 以反映全产业链盈利的景气程度。此外,我们也测算了 EMC 与 DEC 的价格差走势,由于 EMC、 DEC 价格与 DMC 基本趋同,导致两者价格差基本处于稳定区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 EMC 由于 性能优异,适合高镍三元,目前需求较为景气,而价格也有上涨趋势,我们预计未来 EMC 与 DMC 的价格差将有所扩大。

此外,我们也从量化角度对上述五个主流溶剂产品的利润进行大致测算,在目前静态价格水平、考 虑副产及一定的费率假设下,我们评估目前从前端原料(PO 或 EO)开始计算,EC的吨净利在 3500 元/吨以上;PC 由于产品最小众有所亏损;电池级 DMC 在 PO 路线下,吨净利约为 5400 元 /吨,在 EO 路线下吨净利约为 5000 元,两条工艺路线下盈利均非常可观;此外 DEC 吨净利约为 5300 元,EMC 吨净利高达 8000 元以上,与上文价格差趋势均保持一致。

投资建议

电池级溶剂技术难度高、行业格局优,未来市场空间宽广,属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较优的赛道, 而当前受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影响,电池级溶剂需求旺盛,供给偏紧,整体价格存在上涨可能,而当前产业链盈利也较为可观,溶剂企业盈利相较 2020 年有望得到明显修复,建议关注石大胜华(电 池级溶剂行业龙头)、新宙邦(拟投产 5.4 万吨电池级溶剂项目)、奥克股份(新投产 2 万吨电池 级溶剂项目)!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影响电解液及电池级溶剂需求。电池级溶剂最主要的终端应用还 是在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如果受政策、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新能源汽车消费不及预期, 那么电解液及溶剂需求也将不及预期,最终影响溶剂相关企业销售及盈利。

行业格局恶化或竞争加剧的可能性。电池级溶剂赛道较好、空间广阔,虽然存在一定技术难 度,但当期盈利较为可观,未来不排除产业链相关企业切入电池级溶剂行业,如工业级溶剂 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等,如果想切入企业较多,未来行业竞争可能会加剧。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